top of page

S2-8_Keno:一個公式找到你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已更新:2020年6月25日




你未來的所有時間和精力應該放在哪裡?人生應該何去何從?讓我們用一張簡單的圖,找到你存在的最大意義!

試試看用聽的:

Spotify: Link

Youtube: Link

Apple Podcasts: Link

Google Podcasts: Link

RadioPublic: Link



如何分析自己,用一個簡單的方法為自己找到生命藍圖呢?


多年前,在我剛開始接觸靈性這方面的資訊時,我在網路上意外逛到一個靈性作者所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在講關於「存在的意義」。這位作者用一張淺顯易懂的圖表來告訴讀者如何找到自己存在的最大價值,也就是「非你不可」的事情。


簡單來說,這是由三個彼此重疊在一起的圓圈所構成的圖,就像是我們自然課本出現過的三原色示意圖一樣。紅藍綠三個原色交疊在一起的圖案,紅色與綠色的交疊處是黃色,藍色與紅色的交疊處是紫色,而三個顏色彼此都交疊到的中心點則是白色的。

-多年前取自原作者部落格



第一個圓圈,「最擅長的事」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可曾有過那種,做一件事很輕鬆地抓到要領,別人卻要花一些時間練習的事情,或是你以為很簡單,但是對別人來說卻是很困難的事?最擅長的事有時候並不是你喜歡的事,也不一定就是你的興趣,所以它更像是在一個不經意的狀態下、或是不得不完成什麼任務的情況下所發現的能力。拿藝術家來說,一個聲音藝術家把聽到的聲音記錄下來做成作品,認為自己的作品只是一種紀錄大家都聽得到的聲音,然而,他卻不知道自己聽到的聲音是一般人不會去注意的頻率和細節變化,因此往往就無心插柳柳成陰,作品被受到好評。同樣的例子也可能是,一個很平凡的學生,畢了業之後因為不知道該從事什麼職業而去學做會計,沒想到做起來如魚得水、事半功倍,很容易就完成別人需要花更多時間做的事、也莫名其妙獲得很多客戶,最後在事業上成長的速度快到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章成老師曾寫過的一篇文章裡提到,你無意間發現的那種擅長的事,其實就是一種與你的DNA相吸的結果。奇妙在,你做起來就是很容易信手捻來或是靈感充沛、就算是臨時抱佛腳的趕工都能做得有個樣子。這就是你的「最擅長的事」。


發現自己擅長的事都有著奇妙的經驗,可能是因緣際會下,一個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請你幫忙完成一個任務,讓你無意間發現了自己很擅長做這樣的事,又或是一天下午,自己閒閒沒事去接觸了一個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活動,比如說打高爾夫球。從來沒想過自己會想打高爾夫球的你,當有了這個嘗試後才突然發現自己跟高爾夫球根本是相見恨晚,沒想到當你一碰到球竿,就很順手也很自然的抓到訣竅,好像把整個骨子裡的高爾夫球靈魂都招喚出來一樣。


因此,在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之前,你可以先嘗試去回想自己的經驗,也不要忘記去向家人和比較了解你的朋友做個詳細的調查,找出他們認為你擅長的事是什麼,將他們一一寫下來,再來好好分析哪個才是自己最擅長的事。



第二個圈圈「最感興趣的事」



感興趣的事情相信大家都聽到爛了,也已經眾所皆知,不過我還是要在這裡再提醒一下大家,所謂興趣也是有分很多細節跟層次的。就像我在第二季的第一集節目裡「找到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提到過。你真的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和不喜歡什麼嗎?你的興趣真的是你真心有熱忱、也願意在沒有任何收入、甚至是要自己花錢投資的狀況下繼續進行的嗎?好比說,大家都喜歡看電影、吃美食、到處旅遊,走出街上所有人的興趣好像都跟你一樣,而你的興趣究竟可以真正為你帶來多少快樂呢?你喜歡看電影,那究竟是多喜歡?你可以一天看五到十部電影嗎?你喜歡看的是哪一國的電影?又是哪一種風格呢?這些層次都是有待我們自己去深入探討,完全不是一句「我的興趣就是看電影」而已(聽起來感覺很像一個呆呆的宅男在自我介紹)。


在藝術家的世界裡,感興趣的事就是那些藝術家覺得特別有感動、特別被吸引,而且可以忘我的去欣賞的事情。假如今天有一個畫家要畫一朵花,他卻一直思考著要怎麼要把它畫得超棒,棒到國家美術家會來收藏!那這個畫家是肯定畫不出花的精髓的。相反的,就是因為欣賞花的同時,畫家已經忘我到忘記自己的存在,只想把那種美好的感覺重新創造出來的時候,一個真正的藝術才會因此誕生!


因此,尋找自己的興趣也是一條漫漫長路,因為人的興趣多到一籮筐,而且也會隨著人事時地物不斷的變化,這個時期的興趣不一定是你下個時期的興趣,下一個時期的興趣不一定是你人生最大的興趣。所以我個人認為,對於興趣,我們不需要太過於執著,不需要太嚴肅或是狠認真的想要從一始終的發展它變成超級專業。對於興趣,我們可以學學藝術家們的心態,只要有欣賞跟感動的瞬間、也就是說你有那種有要創作、想要做些什麼的時候,趁著柴火跟動力還在燒,就趕快去做,趕快去接觸,在當下去享受興趣帶給你的快樂和圓滿才是更有價值的。


剛剛提到,既然這世界上有跟我們DNA相吸的工作,那必然就一定也有那種,與你的DNA相剋的工作對吧?沒錯,與我們DNA相剋的工作,有時候也可能就藏在我們的興趣裡面,所以當我們執著於要把興趣變成唯一的工作時,我們也很有可能正在做著事倍功半的事。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身邊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興趣不惜一切代價在這個行業裡打滾多年,身邊的好友一個一個都在各行各業有一些成就的時候,他卻還是很吃力的在那裡努力著。這時候,你的興趣已經開始讓你越做越無力、越用力、心越累。正所謂,所有的極端都是一種不平衡,我們真的要小心不要落入了現在很多人在鼓勵的「把純粹興趣當工作」的陷阱,固然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非常重要,但在興趣裡面,也有很多層次需要我們去學習,只有去妥善的運用興趣,才能將興趣真正的結合到自己擅長的事情上,真正做得順利又快樂!



第三個圓圈,「最值得的事情」



最值得的事情,其實說穿了就是一個公司的「理念」,一個公司的存在可以幫助什麼樣的人或什麼樣的團體呢?還記得我在上一集節目「從各行各業中從工匠層次變成藝術家的秘密(下)」裡面提到的人體公司的概念嗎?如果我們都把自己當成一個人體公司,我們的理念和任務會是什麼呢?


每個藝術家幾乎都會有自己的一份Artist Statement來闡述自己的作品跟理念。Artist Statement也就是藝術家自傳,在自傳裡,我們會描寫自己重視的議題,自己的創作為議題之間的關係,比如說最常聽到的,環保議題、種族平等議題,女權、政治、流浪狗等等各式各樣的議題。藝術家們藉由他們的成長背景或過去經歷,透過創作作品來為他們關注的議題發聲和站台,這就是他們認為最值得的事。


那,不知道你會不會想說,自己既不是一個有遠見有展望的企業人才也不是什麼有抱負的藝術家,怎麼知道什麼才算是這世界上最值得的事呢?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可以換個說法,把它想成你覺得「這個世界上需要多一點什麼」?


如果你是一個麵包師傅,你可能會認為這世界上需要多一點人學習自製麵包、享受做麵包帶來的樂趣。如果你是一個媽媽,你可能會認為,這個世界上需要多一點懂得跟小孩相處的家長。「這個世界上可以多一點什麼?」是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的一歇歇期望,而這些事可大可小,沒有任何高低之分。所以,在尋找自己認為最值得的事情時,我們不需要跟德雷莎修女一樣,放下自己的家庭跟所有一切身外之物,跑去地球另一邊犧牲奉獻,也不需要硬要去效仿某某名人來找一個議題關心。我們最需要的,其實就只要透過自身的經驗,去感覺自己內心深處的愛在哪裡?這些愛可以很偉大、很崇高,也可以很世俗、很大眾。想想看,這世界上有人去關心戰爭與和平、但也得要有人來關心我們大家家裡的馬桶會不會漏水對吧?如果沒有關心馬桶的人,每天都大小排便都是一個大問題了,怎麼還有心思去關心戰爭呢?是不是呢?有人關心孤兒的議題、就也有人關心死刑犯的人權,這就是每個人選擇用不同方式的展現自己的愛而已,我們不需要去指責或糾正別人的選擇,我們反而應該去感謝,因為有這些各式各樣的人,讓這世界上的每一個議題都可以被關心到。


解釋完這三個圓圈圈的定義後,重點來了!來看這三個圓圈圈重疊的那個交叉點,也就是正中間的地方,讓我們來寫上「非你不可」這四個字,這三件事的交叉點就是非你不可的事情,也就是你,這個存在,在這個世界可以發揮的最大意義。現在開始,你就可以朝向這個核心點去安排你的每日行程,把時間花在該做的事情上,重新找回自己的主控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活著,知道每一天都是為什麼而前進!久而久之,相信你就會減少很多惶恐、增加很多自信,知道自己該去哪、該做什麼,我們不再渾渾噩噩的生活著。


最後,我在這裡分享自己的生命藍圖長什麼樣子,以供大家參考。


在我最擅長的事裡面,我認為是聲音與影像詩的哲學性創作,因為我常常覺得我在創作這類作品時是不花什麼力氣去完成的,我特別標記了,最擅長的事需要時時提醒自己去練習和「創作」。


再來,在我最感興趣的事裡面,我認為是創意行銷和藝術整合,把藝術好玩的地方變成一種職業是一直以為比較穩定的一大興趣,因為這樣的興趣是需要我觀看更多藝術家資訊、也要學習更多線上行銷的工具,所以我也認為,興趣也就是我的「學習」。


最後,「最值得的事」,也就是「這個世界需要一點什麼?」我認為「這世界需要更多當自己是藝術家的人,這樣各行各業才得以變得更有趣、更好玩」,我也相信,最值得的事,就是我們可以去「奉獻」的事。





把最擅長的事看待成該去創作的事、把最感興趣的是看做成要去學習的事、把最值得的事看做成可以去奉獻的事。當你找到自己的人生藍圖後,你也將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會圍繞在「創作」、「學習」和「奉獻」。它們不僅是使人獲得快樂的穩定燃料,也是一個你可以去實踐、並為自己量身打造理想工作的好方法。


祝福你,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過得開心、活得快樂!


23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i

Impossibile caricare i commenti
Si è verificato un problema tecnico. Prova a riconnetterti o ad aggiornare la pagina.
bottom of page